首發於FB粉絲專頁網誌


二元對立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國學家李維史陀提出來的結構主義理論。他蒐集了南北美洲八百多個神話故事,發現神話故事具有對立的特性,如「生/死」、「神/魔」和「對/錯」,並認為二元對立是人類最基本的思想組織。

二元對立是所有創作技巧中最簡單,也最有效果的故事手法。

最簡單易懂的例子,就是好萊塢英雄電影中的「英雄」與「反派」;最經典的例子是歐美文學《理性與感性》,兩者皆是透過兩個對立的角色,塑造出強烈的對比與衝突。

或許會覺得好萊塢的電影都是相同套路,不是很無趣嗎?我過去也是那麼想,但後來發現,二元對立不僅只能運用在角色設定上,在社會型態、價值觀、群體或思想等都可以運用到二元對立。

舉個例子,漫畫《航海王》中「天龍人」和「魚人族」就是一組對立,一方擁有特權,一方低賤卑微;一方驕傲自大,一方知足善良;一方住在受政府保護的聖地馬力喬亞,一方只能住在照不到光亮的深海。這樣的階級對立正是運用了二元對立的手法,讓讀者更加厭惡天龍人,並對魚人族抱以同情。

天龍人2-horz.jpg
 航海王(天龍人/魚人族)

 

同時,一部作品也不會只有一組對立,往往會存在好幾組對立。

經典動漫《凡爾賽玫瑰》中的「貴族/平民」是全作最重要的對立,同時,「安東尼德皇后/奧斯卡」兩個女人截然不同的命運與個性,亦是另一組對鮮明的對立。

瑪麗王后4-horz.jpg

凡爾賽玫瑰(安東尼德皇后/奧斯卡)

 

另一方面,「奧斯卡/安德烈」這對戀人身為「貴族」與「僕人」的階級差距,又是一組對立。

安德烈-horz.jpg
凡爾賽玫瑰(安德烈/奧斯卡)

 

 

直到後來,我發現二元對立其實就像寫作手法中的「映襯」。

那麼,既然是「映襯」,也就不僅侷限於兩者的對比,可以三者、甚至四者以上進行映襯,像是大家熟知的《哈利波特》,裡面的哈利、妙麗和榮恩,三人不同的個性與處世態度,就是一種對比。

哈利波特.jpg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妙麗/榮恩)

 

大陸電影《小時代》中的四位女主角,彼此之間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是一種對比。

小時代2.jpg

小時代(唐宛如/林蕭/顧里/南湘)

 

最終,故事所要做的就是要解決這些對立,可以是思想上的轉變,也可以是具體的結果。

在《凡爾賽玫瑰》中,平民最後處決了國王和皇后,結束了奢糜的波旁王朝,亦象徵著主權在民;在好萊塢電影中英雄擊敗反派;在推理故事中偵探抓出兇手;在愛情故事中公主嫁給平民,故事的結局最終都是為了化解對立。

簡言之,無論是任何類型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二元對立的手法,因為這是最容易製造衝突,也最簡單的技巧,而故事最重要的元素也莫過於衝突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二元對立 創作筆記 寫作
    全站熱搜

    沫晨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