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你的天氣  

作者:夏茗悠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20日

內容簡介:

  不經意的,總在每個轉身發現你,
  跟在你右側身後一步,
  垂下眼睛去度量腳跟與腳尖之間的距離……
  不遠不近的關係,不濃不淡的感情;
  像親人卻不是親人,像戀人卻不是戀人。
  這樣的羈絆,找不出一種關係去定義。

  日升日落、潮來潮往,
  我們,不斷的錯身,被記憶與瑣事填滿生活的縫隙。
  十幾歲的懵懂、二十幾歲的年輕,
  在無意之間,漸漸失去交集,
  又幸運的,在來不及之前拾起。

  而那些曾經輝煌的、寂寞的、值得想念的,
  之所以在心底刻下深刻的印記、成為永恆的風景,
  是因為天空下,
  佇立著某個連用愛去形容都貧瘠的身影。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
  幸而有你,永恆不變的與我同行、共享同樣的天氣。

  《曾有你的天氣》是《8分鐘的溫暖》與《日界線》中人物在大學時代的故事,也是作者實際生活的回憶和記錄,從大四到就業,從學業到感情,每段故事都真實而美麗……

 

  ———————————————


  

  《曾有你的天氣》是作者在臺出版的第八本書。

 

  雖然網路說這部作品是《8分鐘的溫暖》的姊妹篇,且接續《8分鐘的溫暖》和《日界線》的人物在大學大團圓的故事,但我覺得比起姊妹篇,不如說《曾有你的天氣》是《8分鐘的溫暖》的續集比較貼切,因為《日界線》裡的角色戲份還蠻少的,到後頭幾乎不會出場,故事也都是縈繞著《8分鐘的溫暖》裡四個主角的發展。所以說,這篇文章多多少少會寫到不少關於《8分鐘的溫暖》和《日界線》這兩本書的心得。

 

  如果大家之前有看過夏茗悠其它作品,像《三年K班》、《再見,冥王星》、《聲息》等,我想可整理三個共同性。第一,故事大都圍繞著美少年、美少女;第二,每部作品的人物、劇情都是可互通的,像是幾乎每部作品都可找到《聲息》的女主角柳溪川客串的身影;第三,遣辭用句優美脫俗,其中又以和宇宙有關的詞彙最為常見。

 

  《8分鐘的溫暖》和《日界線》也依舊如此,有夏茗悠獨特華美的筆風,書名也和宇宙名詞相關。不一樣的是,這次不再都是美少年、美少女的故事了,故事風格也不如以往是走療癒系,而是描寫人性的黑暗,兩本書的女主角都不是討喜的類型,也沒有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甚至偏向反派、耍心機,看完後也都有說不出來的空虛感。先出版的《8分鐘的溫暖》是以女孩子間的忌妒為重點描寫的作品,但不少人看完結局後都有種摸不著頭緒的感覺。《日界線》則是女主角的個性完全跳脫了以往女主角的框框,有點難引起讀者的共鳴。

 

  所以說雖然這兩本書的文風比之前的都還要成熟,但看完的當下都還是讓我難以寫下心得,直到看完這部《曾有你的天氣》,將三部作品串連在一起,再度看見了夏茗悠筆下的大世界觀,才很想一起寫下這三本書的心得。《8分鐘的溫暖》最後的結局,在看完《曾有你的天氣》後就明白作者為何這樣寫的用意了,那個只是先為了《曾有你的天氣》鋪陳。

 

  我想,《曾有你的天氣》是繼第一本《再見,冥王星》,第二本令我感觸良多的作品了,甚至在看到中間時完全停不下來,買來第二天就一路看到了結局,所以我很推薦這本書。

 

  當初第一次看見這本書時人正好在大陸,特地去逛那裏的書城,也特地去找夏茗悠的書,那家書店很大,不像台灣書店每本新書在架上頂多只有三、四本,那裡相同的一本書可以擺上一整排。簡單來說,一般想要大量購書大都得上網訂或私下跟書店訂,但大陸的書城你直接去,同樣一本書可以直接買個十幾、二十本。而那時架上擺最多的就是這本《曾有你的天氣》。我想應該是才剛出版沒多久,但經猶豫後,我卻買了另一本,結果事後有點後悔……

 

  就像是要排隊結帳,一般都會排人比較少的那邊,但假如一邊超多人,另一邊卻少得詭異,就得深思一下了,為什麼那邊人這麼少?一定是那邊要等超久,比如服務員是個新手菜鳥、要不就是收銀台有狀況。我覺得買書也是如此,一般比較暢銷的書,書店都會進得比較多,理所當然架上都會擺比較多,所以看到架上有一本書擺了不少,請不要覺得是賣不出去才擺在那裏的,一定是賣得比較好才擺比較多,就跟買參考書一樣,而這也是我最近學到的經驗。

  

  其實會打上《8分鐘的溫暖》和《曾有你的天氣》是姊妹篇,不單是因為書名不一樣,而是《8分鐘的溫暖》視角在「顏澤」身上,但《曾有你的天氣》卻是換到了顏澤忌妒的好朋友「顧夕夜」身上,經由不同角色的視點轉換,感受也就大不相同,感覺是以兩個人不同的觀點在看同一件事。

 

  《曾有你的天氣》女主角顧夕夜,在母親死後曾被兩個家庭收養。第一家因為發生了一些事被趕了出來,之後就被顏澤家收養,也因總和顏澤在一起,成了大家眼中的好朋友。夏茗悠曾寫過,這些角色都不完美,甚至不討喜,各有各的優缺點。在《8分鐘的溫暖》裡,顧夕夜在同學眼中是美貌與才智都一等一的才女,但事實上她很自卑,不善交際,對戀愛也一竅不通,時常感到非常孤獨,也許就是因為前面與後面的反差,在看完《8分鐘的溫暖》後再看《曾有你的天氣》讓人有種「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悲傷」之感,原來那樣的才女私底下其實一點也不如表面風光,比起描寫像神一樣厲害、十全十美的神人角色(像是柳溪川),反而更能讓讀者的感同身受。

 

 

  這三部作品給人的真實感程度都很高,角色都很貼近人性,甚至比以往的作品都還有真實性,但往往太過現實反而讓人覺得劇情有些平淡,然而《曾有你的天氣》卻不同於前兩部,劇情峰迴路轉,處處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特別是後面角色的身世之謎,更是本作的一大高潮,但在作者的鋪陳下卻一點也不顯誇張,反而與前部的作品再次連貫,讓一種大世界觀鋪展於讀者眼前。而且由於書名關於天氣,所以這本遣詞用句也不再是常見以往的天文宇宙,而是更貼近我們生活的大氣變化,但就算不再以天文描寫,美文的魅力也依舊不減。

 

  但讓我最想推薦的這本書的原因是裡面角色的感觸。不管是漫畫、小說或者是電影多少都會寫感觸,然而市面上的小說在描寫感觸都很籠統,也不過就那幾個大道理在變,你知我知課本知良心知。夏茗悠的作品最大的魅力就是在於她故事裡帶給讀者的感觸大都是我們時常都會感受到的、也明白的,像是忌妒、孤獨、自卑這些人性黑暗面時常出現的潛在感受,而夏茗悠就是將那些感受隨主角的經歷而具體化、細節化或加以定義,不失真,也沒有誇張的芭樂劇情,但就是這樣在我們的心中烙下了更深與更美的印象,讀來餘韻不絕。

 

  但也不是每一本都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雖然《8分鐘的溫暖》和《日界線》是為了鋪陳《曾有你的天氣》,所以結局讀來就有些空虛,可是裡面的感情線卻總出乎意料之外,剛開始總以為她會和他在一起、他會和她交往,但讀到後來卻發現一開始猜得都槓龜,就連借給朋友看她們也都沒一個猜對的,所以在看《曾有你的天氣》時我就學聰明了,也可以說是免疫了,不會想說誰一定會和誰在一塊,也就是如此,雖然一開始的發展平鋪直述,但總想趕快看到結局。


  
  《曾有你的天氣》翻開的第一頁,第一話開頭便是呼應書名、優美而深刻的文字,但我拿給朋友看,她卻說好像在看文言文(呃……)。角色和背景設定都比以往的作品更貼近人性,也更容易產生共鳴,但最大的特點,是這本書的劇情從一開始顧夕夜「第一十次的分手」、且都是由男方提出的就很有可看性。比起前兩本,我要說,這本的劇情精彩度直逼夏茗悠另一部青春懸疑大作《聲息》,但《聲息》的背景是演藝圈的生活,而《曾有你的天氣》則是是大學到就業,脫離了十七歲的青澀,漸漸看清了社會的現實,這是每個人都得經歷的事,過了小情小愛的年紀,更往社會人前進。

 

  看過這樣的統計──大部分中學時代表現出眾的優等生,步入社會後碌碌無為;而曾經成績中等的普通學生,反而往往成就驚人。(引自內文104頁)

 


  而其中這句話,就如一句現實的抨擊。在學業上優秀過人的顧夕夜,卻在逐漸步入社會的日子裡發現,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不單單靠成績就好。

 

  家世背景、交際手腕、人脈這些都是她無法與他人相比的,不像官二代的顏澤、富二代的賀新涼,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大家到目前為止也許會覺得我沒什麼提到愛情,只提到感情線。那是因為我不想破梗,夏茗悠目前已在臺出版很多作品,一開始都看不出誰是男主角,《8分鐘的溫暖》、《日界線》和《曾有你的天氣》三本皆是如此,無法一眼看穿,總要隨劇情發現才漸漸顯露誰才是女主角的心上人,所以簡介上提到很美、似乎是對愛人才有的文字,翻開書後可能會恍然大悟,發現那是愛情以外的感情。 

 

  不過這本《曾有你的天氣》裡有段顧夕夜以氣象描述心上人的文字,排比的真的很美,完全呼應了這本書的書名。

  那句書腰上的「夢裡出現的人,醒來就該去見他──」,也是本書很重要的一句話,《曾有你的天氣》裡的顧夕夜作了不少的夢,隨著夢境的推展,那句也成為了令人恍然大悟、隨之惆悵的句子。

 

  如果說,真要推薦一個從沒看過夏茗悠作品的人看哪部作品,就目前已經在臺灣出版的書中,我一定會推薦這本《曾有你的天氣》。

 

 

 

  圖片和資料來源:博客來
  
  

arrow
arrow

    沫晨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